《女兒紅》,屏風表演班第34回作品,2003年於國家劇院首演。由李國修編導演出,首演演員還包括乾德門、楊麗音、楊淇、姚坤君、樊光耀、顏嘉樂、徐堰鈴、邱月婷、狄志杰等。相較於先前作品《京戲啟示錄》中,李國修由父親的故事談起,《女兒紅》,則深入母親的回憶,轉化為劇中,藉由母親的過去,對應男主角當下對生命的不確定感,試圖從過往記憶找尋生命的解答,再一次溫習與上一代間的複雜情感。



故事裡,主角李修國正面臨婚姻與事業的危機,執意沈潛一段時日,思索未來人生的方向。同時,因大姊不經意談及已逝母親深埋的一椿心事,便開始追尋自己的生命源頭:修國的母親當年自願代替與人私奔的妹妹嫁給父親,數年後妹妹成為共產黨員,竟回鄉鬥死自己的娘親。守著沒有愛情基礎的婚姻,同時面對娘親溘然辭世及戰亂的不安夢魘,導致修國母親終年抑鬱。民國三十八年中國大陸內戰加劇,父親帶著母親及四個孩子來到台灣基隆,從此再沒有踏上家鄉故土。爾後,懷疑父親外遇的母親,被醫生診斷罹患「精神神經病」(即現稱「憂鬱症」),自此十年拒絕踏出家門,大女兒嫁人那天,也不例外。而母親封閉內心最大的願望,就是將一襲塵封已久、由娘親親手縫製的紅色嫁衣,歸還妹妹。  



「清藍藍的河呀曲曲又彎彎,綠盈盈的草地望不著邊,鵝鴨呱呱叫呀,牛羊跑得歡,這是俺家的水來這是俺家的園……」,輕快的山東童謠貫穿全戲,其詞曲原本的天真、喜悅,襯底於其間小人物的悲歡離合,與大時代的動盪不安相連,增添整齣戲穿梭在民國20年的山東院落、36年的村市集共黨清算、40年的兵荒馬亂、60年的台灣「老家」、和民國92年的「現在」之間的鄉愁潛流,以及閃現而出的未來希望。



故事透過敘述和搬演交錯進行,用金簪、嫁衣、族譜等物件象徵血濃於水的傳承,穿插了客家大戲《錯配姻緣》裡的<開金扇>、竹板快書<抓俘虜>、秧歌樂舞<唱起來扭起來>等,對白中也使用不少山東俗諺與客家俗諺,展現台灣族群融合的多層次面貌之部分,也可以看出近代歷史變動刻劃在台灣這片土地、這些人民身上、心理的種種軌跡,有些歡樂,卻也傷感。



。oO oo.。oO oo.。oO oo.。oO oo.。oO oo.。oO o



我與屏風的相識,是從《西出陽關 真愛版》開始,此劇探討的是外省老兵來台之後的生活以及對老家的思念,以紅包場文化貫穿全劇,和小人物無法抵擋大時代洪流的無奈。我的外公就是人家口中所謂的老兵老芋仔,跟著政府漂洋過海來台,在台灣取了個本省新娘-我外婆,然而晚年臥病在床過逝得早,終究沒能再會去他的家鄉探親。我對外公的印象不深,只記得他總是操著一口我聽不太懂的湖南口音,或拄著柺杖,或坐著輪椅,逗弄著他養了一籠籠心愛的鳥,他在房間養了一大簍的麵包蟲,若是沒有及時為給鳥兒吃,就會變成一大群的飛蛾在家裡亂竄。在我開始懂事之後,外公就因為小腦萎縮症,生命日漸受到銷蝕,我不知道他想不想念故鄉,所以我也無法真正體會西出陽關中老兵對家鄉的思念吧!



<女兒紅>也是一齣我無法深刻體會的故事,曲終謝幕時好多人哭到不能自己,不過我卻一滴淚都沒掉,而且很不好意思的是,我前半場還止不住自己的哈欠,後來還是被鞭炮聲嚇醒,中場休息終於受不了跑去買了杯咖啡。經歷過戰亂的人,好像心中都會簇了個塵封已久卻又無法忘懷的心願,沒有愛情根基的婚姻也是導致他們鎮日鬱鬱寡歡的兇手。那是個我無法理解的時代,身在這個世代是件很幸福的事,希望所有為過往所擾的人都能找到一個出口。














-----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f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